点击即可将『Google后花园』加入Google工具栏 点击即可将『Google后花园』加入Google Reader 点击即可将『Google后花园』加入Google HomePage 

假如你有Gmail邮箱,你就可以加入Google Garden中文社区

2007年5月25日星期五

Google官方博客令人费解的声明:Gmail附件容量更大了

  今天,Google官方博客(注意:不是Google黑板报,是美国的Google官方博客)宣布了一个消息:Gmail附件容量加大了。你可以点击这里查看原文

  粗译一下,方便一些英文不好的网友。
  当你想发送一些分享的相片或普通内容,在最后时刻,你可能会发现附件大小超过了邮箱限制。你们当中的有些人指出,我们最近在Gmail中将允许的附件大小从10MB增加到20MB。我们认为提高最高限额,将会使你Gmail帐号的存储空间更为有用一些。那么下一次你要发送一个更大一些PDF文件时,你就有更多的余地。
  让人感到困惑的是,笔者使用Gmail至今,发现Gmail很早就支持20MB的附件了,何以今天发布这个消息。而且,这个变化还是由用户指出之后,Google才宣布。Google的行事风格也真是低调的够可以的。

  不过,回头一想,也可以理解Google的这种做法。相比Google的其他产品,Gmail提高附件最高限额这个消息,实在是不值得作为什么重大消息来宣布。

  原文:Official Google Blog: Bigger attachments in Gmail

2007年5月24日星期四

Gmail魅力系列之:联系人创建、编辑、分组及导入导出

  Gmail联系人管理功能同样强大,用户可以自由的添加联系人,编辑联系人相关资料,可以将联系进行类似QQ一样的分组,但是比QQ分组更加合理,因为一个联系人可以同时分属不同的组别。也可以非常方便的将联系人资料以CSV文件格式导入,或者导出。

  首先请看通讯录默认的主界面:

  1.同时向多个联系人发送邮件
  
勾选多位联系人,然后点击上图左上角的“撰写”按钮。

  2.同时删除多位联系人
  勾选多位联系人,然后点击上图左上角的“删除”按钮。

  3.同时将多位联系人添加到某个组别、快速联系人或删除出快速联系人
  勾选多位联系人,然后点击上图左上角的“添加联系人到...”下拉框。

  4.搜索联系人
  在上图中上位置的搜索框中,输入联系人姓名或邮箱地址,如果记得不完整,只需要输入大概的文字或字母即可,点击“搜索联系人”按钮。Gmail将在联系人姓名和邮箱中搜索匹配的联系人,并给出列表。

  5.修改联系人在“快速联系人”中的显示状态
  点击上图中小圆圈标记处,将出现四个选项:始终显示自动显示从不阻止显示。你可以自由设定显示状态,建议将最经常联系的人设定为始终显示

  6.查看联系人资料以及与该联系人的往来邮件
  如上图所示,当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个联系人一栏时,鼠标指针将变为手形,点击此处即可查看该联系人的相关资料以及与该联系人往来的邮件。见下图:

  Gmail显示了一张联系人信息的卡片,你还可以在卡片的下方看到与该联系人的往来邮件,这个设计无疑是非常贴心的。你还可以:

  修改联系人信息
:点击上图中高亮所示的链接,将出现下图的修改界面:

  我们会发现,Gmail联系人信息表单是高度可自定义的,任由用户添加任何信息。在填写完成上表之后,就可以点击“保存”按钮了。搞定!

  7.创建联系人分组
  看下图给出的操作提示,这个是Gmail强大功能的一小部分。

  8.导入或导出联系人
  导入或导出联系人的操作非常简单,只是需要注意一点,务必使用(逗号分隔值)的CSV文件格式导入,可以避免导入时出错。请看图:

  在点击“导入”或“导出”时,将跳出新的窗口,你可以按照提示进行操作。

  Gmail的联系人管理功能到这里就已经介绍了一个大概,和其他的邮件系统有些不同之处,设计更为体贴。只是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在创建联系组的时候,居然不能提供勾选联系人的功能,操作上的便捷性大大降低。

2007年5月22日星期二

Gmail魅力系列之:邮件上下文阅览界面

  Gmai另外一项颇具特色之处:邮件上下文的阅览方式。有些人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称为“邮件上下文”?其实很简单,用过QQ之类聊天软件的人都知道,聊天的时候,聊天窗口将显示双方的对话内容,这其实就是聊天记录的上下文。Gmail则是用即时通讯的理念来设计,邮件总是一来一往,在本质上和QQ之类的即时通讯软件没有什么区别,当Gmai将相关的邮件组织起来并生成一个列表,这就好比双方在用邮件进行聊天。只不过,它不是像聊天那样东一句西一句的,这样的邮件组织方式就称为“邮件上下文”。这样设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阅读邮件时我们可以很直观的查阅邮件的往来记录,就好比查阅QQ的聊天记录一样。

  请看Gmail邮件上下文阅览界面截图,本人在上面做了一些标记,方便大家理解:

  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出,往来邮件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并且在点击的时候可以马上展开,在查阅时非常方便。这得益于Gmail采用了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技术,在用户使用体验上,给人的感觉就是整个页面不需要刷新。

  回复邮件的操作也是方便无比,非常类似即时通讯软件的聊天方式。你可以直接在邮件下面的一个空白窗口点击一下鼠标左键,马上出现下图的邮件撰写框(点击看大图):

  看上去显然非常的方便,这种人性化的设计实在让人爱不释手。

  Gmail开发小组的人员认为:邮件往来和即时聊天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本菜鸟认为这个观点实在是非常的精辟。不管怎么说,Gmail是以实实在在的优秀表现征服了众多的用户。

  笔者私下认为:多使用Gmail联系好友,会养成一个好习惯:少说废话。笔者实在受不了QQ上一堆的废话了。

Google Earth(地球)各版本的区别介绍

  Google Earth不愧是一款非常伟大的软件,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无比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你足不出户安坐在家中即可轻松游览全球,而一切的操作都只需要轻点几下鼠标。

  借助Google Earth的威力,我们可以在几秒钟之内迅速的从外太空放大到街道水平,查阅地理描述、三维立体的建筑、地图和地方商业信息。不管是你的商务依赖特定区域的相关信息,或者只是简单地喜欢浏览,Google Earth都能满足你的需要。

  目前,Google Earth产品家族有4种版本。
  1、Google Earth Free(免费版)
  2、Google Earth Plus(增强版)  售价20美元
  3、Google Earth Pro(专业版)  售价400美元
  4、Google Earth Enterprise (企业版)  售价未知

  各版本的功能区别:
  1、Google Earth Free(免费版)
  免费版仅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务。你可以尽情地浏览地球上的各个地方,甚至包括你童年时老家的卫星图片,或者从维基百科(Wikipedia)查阅相关文章。提供个人免费使用,免注册。
  2、Google Earth Plus(增强版)
   增强版是那些卫星图片识别爱好者的终极武器。可以接入你的GPS全球定位设备实时查看你的所在位置,或者导入你的冒险体验并艰苦跋涉的数据。可以导入你 的送货销售报表以查看房子相对于学校和公园的地点,如果你在下个假期需要前往一个偏僻的海滩,你可以预先打印相关的图片。
  3、Google Earth Pro(专业版)
  有7天的免费试用期。该版本提供扩展的特性设置、改进的打印和最快的数据传输速度。不同行业领域可以通过Google Earth更好的从事相关活动。如:商业地产的投资选址、城市基础设施维护计划、事故应急准备等等。
  4、Google Earth Enterprise (企业版)
  该版本可以提供企业本地部署服务,可以将Google Earth的数据和由企业自身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集成,还有其他的更多的功能……

  如果我们只是想看看地球各个地方,Google Earth的免费版已经足够。你可以到这里下载。
  如果你有冒险或者四处旅游的爱好,推荐使用Google Earth的增强版。点击这里购买(英文)

2007年5月21日星期一

当Google Reader走出实验室,“抓虾”恐怕要“抓瞎”了

  Google Reader的实验性产品早已推出,不过似乎喜欢呆在实验室当中不肯出来。直到现在,Google Reader也还尚未提供中文界面,众多Google Fans也算是望穿秋水了。要知道,这个Google Reader可是在2006-09-25时候就已经在实验室出生了,可是直到现在也还未见中文版界面。而要将整个Google Reader界面翻译成中文,稍有英文基础的网友几个小时之内就能完成,Google可以为之却不为之,委实令人不解。

  对此,我的看法是:Google 对 Reader 很重视,想要给未来的互联网再扔一颗重磅炸弹。君不见,现在的互联网正在热炒什么Web 2.0的概念,博客也在疯狂的流行着。而到了最后,订阅也将成为未来网民的主要阅读方式之一。毕竟,游荡在如今的互联网之上,我们(包括我这可怜的菜菜鸟)已经忍受太多太多垃圾信息的轰炸了。而我们只是想看我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订阅无疑将是最佳的解决方式之一。

  一起预览一下Google Reader的主要界面,Reader时不时有升级,这是最近的截图:

点击看大图

  当然,还有重要的“设置”界面,这里就不予展示了。因为目前Google Reader还处于实验室当中,经常会进行一些调整,所以设置界面时不时会又一些变化。如果你很关心Reader的情况,就多登陆几次吧;英文不行也没有太大的关系,用Google工具栏的翻译按钮帮忙,先看个大概。Google Reader中文版的推出,也是不久之后的事情了,大家就静候佳音吧。

  如果是Google内部的某个工程师看见了这篇文章,或许第二天就会有中文版的Google Reader给大家用了,那我的功劳就大了。大家要用力转载,这样才可能让Google工程师注意上,HoHo————

2007年5月20日星期日

你见过这样的屏幕分辨率么?--来自Analytics的惊奇

  Google Analytics(分析)的功能之强大,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对于网站管理者来说,它是一款不得不用的工具,具体的内容请看本处另外几篇文章:

Google后花园 Google Garden: 网站管理员不可不用的工具:Google Analytics(分析)
Google后花园 Google Garden: Google Analytics(分析)新版本即将发布,期待中……
Google后花园 Google Garden: Google Analytics新版本界面先睹为快
  但是Google Analytics(分析)又不仅仅限制于网站管理者使用,对于其他行业的人士来说,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以本博客一个月来的访问情况为例,举个例子简单的进行说明。请看下表的屏幕分辨率数据:


  这些屏幕分辨率的数据,并非作者专门调查的结果,而是Google Analytics(分析)自动分析统计得出的。对于那些专业的网页设计者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对网页的版面布局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让网页在各种屏幕分辨率下都能得到最佳的显示效果。而对于那些电脑显示器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来说,这些数据又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我等这些猎奇爱好者来说,这些稀奇古怪的屏幕分辨率,实在是令人好奇。比如:3840x1200的屏幕分辨率,这样的显示器会是什么样的呢?你见过这样的显示器么?

查阅更多消息请看谷歌中国黑板报的文章:
Google 黑板报 -- 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志: Google Analytics(分析)产品使用介绍(三)
Google 黑板报 -- 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志: Google Analytics(分析)产品使用介绍(二)
Google 黑板报 -- 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志: Google Analytics(分析)产品使用技巧(一)
Google 黑板报 -- 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志: 先进 简便 免费 - Google(谷歌)推出新版本的 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

2007年5月19日星期六

添加Blogger所缺少的页面元素:Music Player

  Blogger所提供可添加页面元素已经够多了,但是偏偏少了一个Music Player(音乐播放器)页面元素。这对那些爱好音乐,希望通过音乐展现自己个性的人们,该是一个多大的遗憾啊。好在Blogger给我们提供了自行添加的途径,有一定代码编写能力的Blogger用户可以轻松搞定,或者你可以到一些网站去申请一个更好看的播放器。但是本文要介绍的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实现方式,页面的显示效果也不差,操作步骤如下图:

在可添加页面元素列表中,找到下图的类型,按图示操作。

  我们可以到Blogger控制台,添加一个“HTML/JavaScript页面元素”,然后编辑这个页面元素,直接修改Html,向其中添加代码来实现。

  准备好待添加的代码,如下:

<script>document.write('<embed quality="high" loop="0" autogotourl="0" autostart="0" showstatusbar="1" height="69" type="application/x-mplayer2" src="http://hi.baidu.com/fujianwzh/music/music.pls" mediawrapchecked="true" invokeurls="0" width="100%" enablecontextmenu="0"> ');</script>

  你可以直接复制以上的代码使用,或者自行进行一些修改。
  虽然类似的方法有多个,但是以上代码有着明显的优点:代码简单,而且兼容IE和FireFox
  缺点是:如果用户的电脑没有安装任何播放器,那就实现不了这个效果了。对网页美化要求很苛刻的人士来说,这个代码也并不适用。
  不过,本人对这些缺点倒不是非常在意。

  你可能会注意到这样的一行代码:
src="http://hi.baidu.com/fujianwzh/music/music.pls"
  其实这是一个播放列表文件,可以按顺序播放多个文件,这样看上去才更像音乐播放器。不管怎么说,总不能让每个访问者总是反复地听一首重复而又单调的歌曲吧。你也可以用记事本自行编辑这个文件,修改成你自己喜欢的歌曲,或者干脆替换成其他的不同类型的列表文件。

  请看这个播放列表文件的格式:
<ASX Version="3.0" PREVIEWMODE="NO">

<entry>
<ref href="http://www.zj1015.com/song/333/05439_1.mp3" />
</entry>

<entry>
<ref href="http://www.gddaming.com/mlh.wma" />
</entry>

</ASX>
  我想,这个播放列表文件修改起来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可言吧。

  有关Embed语法的一些简单说明:
Embed
  (一)、基本语法:
  embed src=url
  说明:embed可以用来插入各种多媒体,格式可以是 Midi、Wav、AIFF、AU、MP3等等,Netscape及新版的IE 都支持。url为音频或视频文件及其路径,可以是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
  示例:<embed src="your.mid">

  (二)、属性设置:

  1、自动播放:
语法:autostart=true、false
说明:该属性规定音频或视频文件是否在下载完之后就自动播放。
true:音乐文件在下载完之后自动播放;
false:音乐文件在下载完之后不自动播放。
示例:<embed src="your.mid" autostart=true>
   <embed src="your.mid" autostart=false>

  2、循环播放:
语法:loop=正整数、true、false
说明:该属性规定音频或视频文件是否循环及循环次数。
属性值为正整数值时,音频或视频文件的循环次数与正整数值相同;
属性值为true时,音频或视频文件循环;
属性值为false时,音频或视频文件不循环。
示例:<embed src="your.mid" autostart=true loop=2>
   <embed src="your.mid" autostart=true loop=true>
   <embed src="your.mid" autostart=true loop=false>

  3、面板显示:
语法:hidden=ture、no
说明:该属性规定控制面板是否显示,默认值为no。
ture:隐藏面板;
no:显示面板。
示例:<embed src="your.mid" hidden=ture>
   <embed src="your.mid" hidden=no>

  4、开始时间:
语法:starttime=mm:ss(分:秒)
说明:该属性规定音频或视频文件开始播放的时间。未定义则从文件开头播放。
示例:<embed src="your.mid" starttime="00:10">

  5、音量大小:
语法:volume=0-100之间的整数
说明:该属性规定音频或视频文件的音量大小。未定义则使用系统本身的设定。
示例:<embed src="your.mid" volume="10">

  6、容器属性:
语法:height=# width=#
说明:取值为正整数或百分数,单位为像素。该属性规定控制面板的高度和宽度。
height:控制面板的高度;
width:控制面板的宽度。
示例:<embed src="your.mid" height=200 width=200>

  7、容器单位:
语法:units=pixels、en
说明:该属性指定高和宽的单位为pixels或en。
示例:<embed src="your.mid" units="pixels" height=200 width=200>
   <embed src="your.mid" units="en" height=200 width=200>

  8、外观设置:
语法:controls=console、smallconsole、playbutton、pausebutton、stopbutton、volumelever
说明:该属性规定控制面板的外观。默认值是console。
console:一般正常面板;
smallconsole:较小的面板;
playbutton:只显示播放按钮;
pausebutton:只显示暂停按钮;
stopbutton:只显示停止按钮;
volumelever:只显示音量调节按钮。
示例:<embed src="your.mid" controls=smallconsole>
   <embed src="your.mid" controls=volumelever>

  9、对象名称:
语法:name=#
说明:#为对象的名称。该属性给对象取名,以便其他对象利用。
示例:<embed src="your.mid" name="sound1">

  10、说明文字:
语法:title=#
说明:#为说明的文字。该属性规定音频或视频文件的说明文字。
示例:<embed src="your.mid" title="第一首歌">

  11、前景色和背景色:
语法:palette=color|color
说明:该属性表示嵌入的音频或视频文件的前景色和背景色,第一个值为前景色,第二个值为背景色,中间用 | 隔开。color可以是RGB色(RRGGBB)也可以是颜色名,还可以是transparent(透明)。
示例:<embed src="your.mid" palette="red|black">

  12、对齐方式:
语法:align=top、bottom、center、baseline、 left、right、texttop、middle、absmiddle、absbottom
说明:该属性规定控制面板和当前行中的对象的对齐方式。
center:控制面板居中;
left:控制面板居左;
right:控制面板居右;
top:控制面板的顶部与当前行中的最高对象的顶部对齐;
bottom:控制面板的底部与当前行中的对象的基线对齐;
baseline:控制面板的底部与文本的基线对齐;
texttop:控制面板的顶部与当前行中的最高的文字顶部对齐;
middle:控制面板的中间与当前行的基线对齐;
absmiddle:控制面板的中间与当前文本或对象的中间对齐;
absbottom:控制面板的底部与文字的底部对齐。
示例:<embed src="your.mid" align=top>
   <embed src="your.mid" align=center>

2007年5月18日星期五

Google生活搜索全新上线,搜索功能垂直细化

  就在昨天,谷歌悄无声息的发布了一款新的搜索产品:Google生活搜索。目前,该产品还是处于实验室当中,要说成熟,那当然还远着呢。不过,似乎谷歌中国在更多的贴近中国网民的需要,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开始。毕竟,Google本地化过程也是贴近中国网民需要的过程。这一点,我相信没有人会提出异议。

  由于Google生活搜索刚刚上线一天时间,如果想做个完整的介绍那无疑是痴人说梦。本文仅限于进行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博个好彩头。

  首先,自然要邀请大家来欣赏一下Google生活搜索的新鲜界面:

  这个界面与相比其他的Google搜索产品的界面,显然丰富了许多。可想而知,页面加载的速度相比之下肯定慢了不少,使用FireFox也可以明显的感觉到,但是应该没有人会在乎这一到两秒的差距。

  名称既然定为生活搜索,其搜索内容自然和生活是息息相关,这里提供了五大类的生活信息搜索:房屋工作火车票物品餐饮,显然这已经包括了绝大部分人们所需要的生活信息,而且重要性排序很明确:房屋第一、工作第二,特别符合中国现实国情,但是不能理解为什么火车票单独列出而且排在第三位。这样的话,汽车票、船票、飞机票岂不是也要列入搜索的范围了?

  也不知道Google生活搜索某天是否打算提供旅游信息搜索,更想知道Google生活搜索会将它排在第几位。但我相信将来会有,因为很多人对此一定极感兴趣。

  利用Google生活搜索,你可以找到你心仪的房屋,前提是口袋里有足够的钞票;利用Google生活搜索,你可以找到适合你的工作,或者判断目前的就业或招聘的趋势;利用Google生活搜索,你可以找到自己急需的某个物品,或许是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东西;利用Google生活搜索,你甚至可以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菜肴,更酷的是,还有图片可供欣赏,如果想一饱口福也可以通过查对Google地图轻松的找到饭店。未来的生活将会如何,你能想象吗?努力挣钱吧……

  下面请大家欣赏Google生活搜索的搜索框:

房屋搜索框
工作搜索框
火车票搜索框
物品搜索框餐饮搜索框
  看来Google搜索正在往垂直细化的方面进行努力,当细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最后又会来一个大融合,起一个融合搜索或者通用搜索的新鲜名字,HoHo....(个人观点)

  由于这五个搜索细类都有着不同的界面,如果本文想一一介绍,恐怕我不感觉烦,作为读者看了也会觉得难受,所以只打算到此打住,具体的还需要大家自己多多体验了。对于Google生活搜索的未来,笔者不敢妄下断言,但至少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Google中国开始真正的贴近中国网民了,也正在利用搜索技术实实在在的为广大的中国网民造福。

  未来的生活搜索必定大行天下,到那时,生活搜索将会和本地商户搜索、和Google地图等其他Google产品无缝整合的,拭目以待吧。

  最后,再次帮大家复习一下Google生活搜索的网址:http://www.google.cn/shenghuo/

Gmail魅力系列之:撰写新邮件界面概览

  本文将着重介绍的是Gmail撰写新邮件的界面,相比其他的Web邮件系统,界面简洁却有着更方便体贴的功能,功能之强大却含而不露,且看本文细细道来。

  下图的新邮件撰写界面,笔者做了几处标记,将按顺序为大家进行说明,力求完整,让你充分领略Gmail的魅力。或许在你看过本系列的文章之后,也将抛弃其他的邮件系统,投入Gmail的怀抱。(PS:Google岂不是要感谢我所做的义务宣传了?HoHo,臭美一下)

点击看大图
  1、这几个按钮应该不需多说,看得懂汉字就没有问题。邮件写好了就点击“发送”;点击“立即保存”将邮件存为草稿;写到一半改变主意就点击“取消”。

  2、这个按钮看上去很不起眼,笔者估计大部分人很少用到。该按钮的作用是打开一个新窗口撰写邮件,同时原窗口的界面将跳转为收件箱界面。这个设计的体贴之处在于:你所写的邮件内容在新打开的窗口中依然不变,一切都是原样保留的,这样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切换到新窗口撰写邮件。无论怎么说,这个按钮有时候还是可以用上的。

  3、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以不同的发件人身份来发送邮件,这是Gmail独有的功能之一。当然,如果想以其他的发件人身份,你必须将邮箱地址进行认证。比如:你有xxxxxx@163.com和xxxxxx@gmail.com两个邮箱,但是你不希望让别人将邮件回复到xxxxxx@gmail.com邮箱中,你可以将xxxxxx@163.com进行认证,这样你就可以让Gmail以xxxxxx@163.com身份来发送邮件。具体如何操作将在以后的文章进行介绍。

  4、填写收件人。这个区域看着好像只是一片空白而已,笔者也感觉奇怪,为什么在右边不增加一个“选择收件人”的按钮。后来,试着输入了几个字母,这才发现了机关所在。请看下图:  如果你输入的是邮件联系人的姓名,也无妨,只需要输入姓名的头一个字,可以是汉字或者英文,Gmail会自动给出列表供你选择。这种方式尤其适合邮件联系人极多的情况。至于最多可以同时发送给多少人,笔者没有做过试验。请看Gmail官方的描述:
在 Gmail 网络界面上,您最多可以将一封邮件发送给 500 位收件人。如果您使用我们的 POP 服务,则最多可以将一封邮件发送给 100 位收件人。
  不过,你可别用Gmail来发送垃圾邮件,否则“死啦死啦滴”。

  5、“添加抄送地址”和“添加密送地址”,顾名思义,密送地址可以避免让其他人看到收件人,如果你不希望有些收件人地址被广为人知,这个功能无疑是非常适合的。

  6、填写邮件的主题。当然,你也可以不写。(PS:这类邮件我是拒收的)

  7、添加附件。这里可以添加多个附件,你可以点击“再添加一个附件”,至于多少个,我没有试验过,但是有一个总的最大限度:20MB。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只要你在本地计算机选定了要上传的附件,不需要点击任何按钮,Gmail就会自动的在后台上传了,完成之后就会显示在页面上,而你可以写自己的邮件,不会受到任何的打扰。

  用Gmail撰写新邮件,一切就是这么简单。忘了说明一点:不管你用什么浏览器,MS IE的 FireFox的都好,Gmail一样可以完美的支持。

你还可以参阅本博客其他的Gmail相关的文章:
Google后花园 | Google Garden: 抛弃Outlook,用Gmail从其他帐户收发邮件
Google后花园 | Google Garden: Gmail魅力系列之:Gmail主界面概览(收件箱界面)

2007年5月16日星期三

Gmail魅力系列之:Gmail主界面概览(收件箱界面)

  电子邮件发明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才开始广为使用,至今也就短短30多年的发展历程。笔者正好赶上了电子邮件流行的时代,但也看着电子邮件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看着电子邮件的地位渐渐被即时通讯工具所取代。

  在当今的中国,随便在街头逮个小朋友问问,都知道QQ,但是问到什么是电子邮件,恐怕就不懂了。但是在这几年,笔者似乎又看到了一个发展的趋势,很多人又回归电子邮件,渐渐的认识到电子邮件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看看各个网站的注册系统,电子邮件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必填选项,似乎没有谁将即时通讯作为注册的必填项。其实原因很简单,电子邮件的互通性无与伦比,是目前任何即时通讯工具所无法相比的。简单的说,你可以将自己的邮件递送到任何一个已存在的电子邮箱,只要对方不是故意拦截你的邮件就可以,而不用管它是163.com、126.com、hotmail.com、yahoo.com或者是Gmail.com的邮件。而如果你想用QQ给MSN、雅虎通或者其他的即时通讯工具发送消息,那你最好可以找到一个能用的工具,或者干脆自己动手编写一个程序来实现。

  所以,最后一个总结,想要在互联网混下去,你至少必须拥有一个电子邮件地址。幸好,免费的很多。

  说了这么多有关邮件的废话,差点忘了转入正题。

  那么究竟选择哪个公司的电子邮件系统比较好呢?这个就看你个人的喜好了。163、126或者雅虎的都不错,笔者也都用过,从功能、速度方面来说,都相当令人满意,专业性是比较高的。或许你目前就正在使用其中的某一种。但是笔者真正想介绍的不是他们,而是后起之秀Gmail,这个在当年以1G免费容量震惊互联网的邮件系统,其用户群扩展的速度之快,大大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足以让人大跌眼镜。更具有传奇色彩的是,这个Gmail的项目产品经理是一个出道不满1年的年轻的程序员。

  下面请还没有用上Gmail的读者看看Gmail的主界面,笔者将它分成了几个大区进行简单介绍:

点击看大图

  1、搜索操作区 沿袭Google搜索的特色,Gmail同样重点突出其强大的搜索功能,对于那些邮件数量众多的人士来说,这个功能无疑是最有实用价值的。

  2、邮件操作区 这个区域的操作应该是最为常用的,和绝大多数的邮件系统相比,Gmail明显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已加星标”可以将重要的邮件做上标记;“聊天”可以查看你用Gmail和好友聊天的历史记录,你可以自行决定是否保存记录,而且绝对免费,不像QQ,这个保存聊天记录的功能居然做成收费的。

  3、标签列表区 很多人将这个区域简单理解为邮件分类列表,其实,这个标签和其他邮件系统的标签具有不同概念。一封邮件,是允许同时贴上多个标签的。因为它可能既是商务邮件,也可能同时是朋友邮件。很明显,将邮件进行简单粗暴的分类是不恰当的。简单打个比方:人有男女之分,可是遇上“人妖”或“太监”,这个分类就棘手了。

  4、邮件列表区 这个是Gmail的主要区域。默认将邮件按时间排序,新进邮件以粗体字显示,非常显眼直观。至于其他的排序方式,似乎意义不大,Gmail也不提供其他方式排序,因为搜索邮件的功能可以让你最短时间内找到目标邮件。具体请点击查看大图。

  5、聊天操作区 这个算是Gmail推出的独一无二的“邮件对话”功能,可以和在线的好友进行轻松的文字聊天,但是暂不支持语音视频等高级的应用。该聊天功能和Gmail的邮件功能无缝整合,非常完美。想用Gmail,这个功能非要好好的体验不可,细节的改进做了非常之多。

  6、邀请操作区 在这里可以邀请好友使用Gmail,前提是好友必须有其他的邮件,当然,你也可以给自己发邀请。现在这个意义已经不大,Gmail开放注册了。

  7、Gmail信息提示区 这个区域会提示各种Gmail的使用技巧,帮助用户更好的发挥Gmail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可以查看你的邮箱容量使用情况,这个免费的邮箱容量可是24小时不断增加的。

  8、Gmail视图选择区 默认情况下,Gmail使用带有聊天功能的标准视图;如果网速很不理想,则可以切换为不带聊天功能的标准视图,或者基本HTML。注意,你甚至可以通过手机接收Gmail邮件,前提是你的手机支持上网。Gmail提供了独特的手机界面的视图,非常贴心。

  Gmail功能之强大,实在不是三言两语所能介绍清楚,笔者希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文章让更多的人用上Gmail,用好Gmail。后文待续……

2007年5月15日星期二

看过后才会明白:为何放着速度飞快的百度空间不用

  无论怎么比较,百度空间的页面打开速度都比Google Blogger快上许多。在功能模块上,百度空间更加符合菜鸟级别网民的操作习惯,多数的修改都可以通过鼠标选择直接完成,堪称傻瓜式的操作。在模板选择上,百度空间所提供的模板选择之多够让人眼花缭乱的,轻点几下鼠标,即可完成模板的更改。最重要的一点,在百度空间上新发布的文章,在百度空间立马就可以搜索到,由此将带来许多的流量,所以很多的站长在建设网站的同时,也创建了百度空间。

  或许是因为百度空间的门槛低以及速度、搜索上的优势,使用的人数自然非常之多。但由此也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垃圾的空间有许多。根据笔者的观察,百度空间真正有访问价值的不多,百度空间的排行榜上面,让笔者感兴趣的没几个,少的可怜。

  但是我这个菜鸟也不想以百度空间为家,究竟是为什么呢?大家不要误会我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并非如此。看过下面的这张图,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不用了。

  大家可以看看,本人待发表的文章中,究竟有什么地方违反了百度的政策,你能找到吗?我相信,即使是百度的管理人员也说不上来,但是显示的结果是什么呢?“文章内容包含不合适内容,请检查”,很显然,有一个称职的百度空间保姆在照看着。

  应该不会有人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吧。天知道,在百度空间上所发表的文章哪天成了不合适的内容。到时候,辛辛苦苦花了几个小时写成的文章,被莫名其妙的“喀嚓”了,然后收到一句回复:“对不起,系统出错导致文章丢失。”

  百度空间,在笔者看来,敬而远之为妙。大家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同时,我也一直为一个问题感到疑惑:为什么我的这个博客,百度搜索怎么都不愿意收录?Why?你能告诉我吗?

2007年5月11日星期五

Google Analytics新版本界面先睹为快

  这次Google的动作很快,Google Analytics(分析师)新版本即将推出的消息刚发布没两天,所有人就可以体验最新版本的使用界面,而且还是中文的界面。如果你感觉不习惯,还可以切换成原版本的界面,设计真的非常体贴。下面以本站作为例子,将新版本界面做个简单介绍,让大家先睹为快。

  新版本对浏览器的兼容性更好,不管是MS IE,还是FireFox,都可以完整正常的显示数据。同时,界面显示更加直观。

  控制台界面:
  访问者概述界面:
  点击量来源概述界面:
  内容概述界面:
  设置目标界面:
  设置目标界面非常适合用来监控电子商务类网站,对于大部分的网站来说,似乎用不上。

  你也可以关注一下Google中国黑板报的文章:
Google 黑板报 -- 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志: 先进 简便 免费 - Google(谷歌)推出新版本的 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

2007年5月10日星期四

Google Blogger编写代码居然如此粗心

  今天登上Blogger发新帖子,发现了一个很简单的编码问题,不算是Bug。真是没有想到Blogger的人员居然如此粗心。

  如果你有Blogger的帐户,登陆上去,发表一篇新的帖子,你会看见下图的内容:





  很明显,这个是小问题,不会对Blogger用户的使用造成什么影响。但是从某个角度可以说明,Blogger的开发人员是粗心的。如此明显的问题都没有发现,或者说没有经过检查就匆忙发布了。

2007年5月9日星期三

Google Analytics(分析)新版本即将发布,期待中……

  今天登陆Google Analytics(分析)的时候,看到了这么一段文字:

  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经重新设计的 Google Analytics(分析)现在发布。未来几周,我们会将现有的所有 Analytics(分析)帐户迁移到新的 Google Analytics(分析)界面中。您的帐户迁移后,我们会以电子邮件通知您。在一个月之内,您可以同时访问原有界面和新界面。迁移期间,您应该不会遇到服务中断的问题,并且无论使用那种界面,您都会看到您所有的数据。要对新版 Google Analytics(分析)先睹为快,可查看以下资源。

快速浏览 功能页 了解详情 (英语)

  于是赶紧登陆到Google Analytics的官方博客看了一下究竟,实在是大快人心。下面请看新版本的界面截图:

一起期待新本的发布吧……

这是Google Analytics的官方博客:Google Analytics Blog: New Version of Google Analytics!
你也可以看看Google中国黑板报的文章:
Google 黑板报 -- 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志: 先进 简便 免费 - Google(谷歌)推出新版本的 Google Analytics(谷歌分析)

如果你想更多的了解Google Analytics(分析师),请参阅本博客的另外一篇文章:
网站管理员不可不用的工具:Google Analytics(分析)

2007年5月7日星期一

Crazy Blogger: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就为改模板

Crazy Blogger

  说句心里话,Blogger.com的模板存在着太多太多的问题。很多时候,用户都得自己动手进行修改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相比其他的博客,Blogger更多的是让用户体验Blogger DIY的乐趣,对不熟悉的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很费时费神的事情。我想,估计这也是Blogger没有在国内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迅速流行起来的原因之一。不客气的说,Blogger的模板只能用“简陋”二字来形容。

  但是,老师教过我们,事物不能光看外表,而要看本质。在Blogger“简陋”外表之下,隐藏很多实用而强大的功能。或许正因为如此,Blogger才得到了一部分人偏爱。当然,范围也是相当的有限。

  为了修改Blogger的模板,我利用五一假期的时间,整整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认认真真的阅读Blogger官方提供的那些有点过时帮助资料,恶补网页设计的相关知识,真有回到学生时代的一种感觉。由于水平实在有限,看到满是英文的Blogger API,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凭借自己寒碜的英语水平和Google ToolBar有限的翻译功能,看的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还得忍受时不时出现的“页面载入出错”,最后还是以休战告终。当然,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至少说,现在回头去看Blogger模板已经不再有恐惧的感觉了。顺手还申请了一个New Blogger以便进行测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QQ爱人 | QQ Lover

  顺便,简单的归纳一下Blogger模板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这么几点:(PS:纯粹从菜鸟的角度出发,高手不要见笑)

  1、模板可选数量极少,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有一些热心的Blogger设计了模板提供共享,但是基本都属于洋货,国内的Blogger提供的共享模板很少。而国内的博客服务,随便揪一个出来都能提供丰富多彩的模板给用户选用,大大降低了用户操作的复杂性。

  2、多数提供的模板都不适合中文的显示。英文显示可以允许小字体,但显示中文时,字体太小给人的感觉就剩下黑糊糊的一块了,这需要用户自行调整。从某个角度来说,Blogger.com只是简单的汉化了界面,而实际上并没有认真考虑中国用户的体验。

  3、模板修改的技术门槛高。使用Blogger.com的服务,如果没有相当的网页设计知识,不要指望能做成一个界面美观的博客。而目前中国的现状是:一片菜鸟。年纪太小的,只懂QQ空间;年纪稍大的,满脑袋网游;年纪太大的,电脑关机直接拔插头。由此一来,Blogger的使用人群自然大大缩小。据我估计,相当部分的人根本不知道原来还有Blogger.com这个网站。

  4、模板布局设计难度大。虽然在后台提供了鼠标拖放小部件的布局编辑方式,但是所能实现的调整很有限。至今,本菜鸟还是不知道如何增加底部横幅,让博客看起来更像一个小型网站。

  何时Blogger才能多一些改进,让各种功能的实现轻点鼠标即可完成,期待中……

2007年5月6日星期日

在Blogger帖子内容中显示网页代码的技巧

  为了能够在Blogger帖子内容当中显示HTML代码,本菜鸟参考了很多其他Blogger的文章,经过一番艰难的摸索,最后终于彻底搞定,顺便还做了简单的修改,让显示效果看上去更清爽,心中很有一点成就感,也算当了一回Blogger Hack。为了让其他的Blogger入门者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本菜鸟也简单地将整个实现的过程做个介绍,当一回老师,先请大家别拿砖头砸我,等我唧唧歪歪结束之后再砸不迟。

  步骤一:在模板中添加CSS

CODE {
display: block; /* fixes a strange ie margin bug */
font-family: Courier New;
font-size: 8pt;
overflow:auto;
background: #f0f0f0 url(http://fujianwzh.googlepages.com/Code_BG.gif) left top repeat-y;
border: 1px solid #ccc;
padding: 10px 10px 10px 21px;
line-height: 1.2em;
}


  步骤二:在帖子中将HTML代码加在<code></code>当中即可,例如:

<code>
<b:if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
<style type='text/css'>
span.fullpost {display:inline;}
</style>
<b:else/>
<style type='text/css'>
span.fullpost {display:none;}
</style>
</b:if></code>


  效果:

<b:if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
<style type='text/css'>
span.fullpost {display:inline;}
</style>
<b:else/>
<style type='text/css'>
span.fullpost {display:none;}
</style>
</b:if>


  注意:代码部分必须用“&lt;”代替“<”,用“&gt;”代替“>”,否则帖子在发布之后还是无法显示出HTML代码的,切记。如果“<”和“>”的数量不多,手动输入即可;如果是一大段的代码,建议使用Dreamweaver或其他的网页编辑工具进行转换。如果你使用了Windows Live Writer之类的Blog离线编辑工具,这个编辑的工作就轻松多了。

  大家可能没想到实现这个编辑居然会如此烦琐,本菜鸟也同样很难理解。为什么Blogger的“所见即所得”的编辑器会做的如此糟糕?这个改进对Blogger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建议大家一起向Blogger砸砖头,直到Blogger.com做出改进。

2007年5月4日星期五

让Blogger首页只显示帖子摘要的技巧

  在Blogger.com Beta改版之前,已经有人通过修改Blogger模板和设定文章模板的方式,实现了Blogger首页只显示帖子摘要的版面效果。在Blogger的帮助中,现在还能找到这个Blogger技巧的说明。请参阅:Blogger帮助:如何创建可扩展的帖子摘要?不过,如果你老老实实照Blogger的帮助说明进行修改的话,可能会发现你还是无法实现只显示帖子摘要的版面效果。本人一介菜鸟,为此整整浪费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最后在网络上四处搜索并参考了其他博客的做法,才成功的实现。

  那为什么这个版面效果是相当有用的呢?

  有些时候,你可能会在Blogger上面张贴一些很长的帖子,而Blogger首页只消放上几篇这样的帖子,页面打开的速度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将导致浏览者鼠标滚轮的寿命大大缩短,吓跑了访问者。这时,你可能会希望每个帖子仅显示摘要部分即可。这样一来,Blogger首页的帖子数可以列举更多,首页的信息量就可以加大,访问者可以更快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果读者希望阅读完整的文章,则可以单击打开一个新的页面。

  遗憾的是,这个在Blogger当中并没有办法进行设定,所以大家只好自己动手解决这个问题了。我也总结归纳了一下自己的实践过程,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帮到一些需要的人。请注意:本文中所提到的技巧只适合Blogger Beta新版,对于使用传统模板的同志并不适用。同时,我强烈建议使用传统模板的同志升级自己的Blogger模板。升级操作很简单、很直观,向导式的,这里不再废话,省去…×××…字。>

  步骤一:必须启用“帖子页”的功能。请到后台“设置”——“存档”页面,将“启用文章页?”修改为“是”。如果已经改好,则跳过这一步。我实在很不解Google的这种说法,不知道为什么要叫这么个容易让人迷糊名称。其实,说白了为每个帖子生成一个静态(html)页面,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大大加快访问的速度,地球人都知道。

  步骤二:修改Blogger的模板。请转到“修改 HTML”页面,我们必须直接修改模板,在“ 扩展窗口小部件模板”前面的小框记得打勾。这里必须提到一个概念:条件CSS。CSS中文称为样式表,其作用是控制页面显示的方式。同样的显示方式可以设计成一个类,需要用到的时候指定使用这个类就可以。维护的时候非常方便,只需要修改CSS,所有的相关网页的显示方式就会发生变化,而不用一个个网页调整。我们希望帖子在Blogger首页的时候只显示摘要,这里有一个限定条件:只在Blogger首页应用这个效果,所以这个叫条件CSS。注意看清楚代码添加的位置,错了可不行。

  找到</b:skin>这个标签,在该标签的后面增加如下代码:
.........略
]]></b:skin>
<b:if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
<style type='text/css'>
span.fullpost {display:inline;}
</style>
<b:else/>
<style type='text/css'>
span.fullpost {display:none;}
</style>
</b:if>
  找到<data:post.body/>的标签,原先的代码应该是这样:<p><data:post.body/><p>

  改为:

<b:if cond='data:blog.pageType == "item"'>
<data:post.body/>
<b:else/>
<data:post.body/>
<br/><a expr:href='data:post.url'> 阅读全文... </a>
</b:if>
  步骤三:设定文章模板。请转到“设置”——“格式设定”页面,在“文章模板”框中加入如下内容,然后保存设置。
本文摘要部分.....<span class="fullpost">帖子的其余部分</span>
  以后在发表新文章的时候,将帖子内容过长的部分用<span class="fullpost"></span>这一对标签包住就可以了,首页上就不会显示被包住的部分了。

为什么Google Blogger更值得你选择?一起来剥壳

  自从Google Blogger新版上线以来,王某一口气创建了N个,并天天窝在上面,乐不思蜀。而在此之前,本人仅限于看看他人博客,却从来不曾想过自己也参与其中。那么多提供Blog服务的网站,我为何却偏偏选择了Google Blogger,这与个人的价值及审美取向有莫大的关系。

  QQ空间:花里胡哨的界面,看的我眼花。而且在高分辨率下的网页显示效果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加上一直不太欣赏腾讯的一贯作风,弄个QQ空间也是想尽办法掏我等穷人的钱袋,平时也是因为应酬才看看,所以根本不列入考虑的范围。

  百度空间:王某人对百度所知不多,百度的服务也极少用到,对百度的影响力了解也很有限,但是网络上有关百度的负面新闻不少。王某人我实在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撰写的文章,最后因为某句话得罪某大牌公司或某位达人而惨遭封杀。

  新浪博客:新浪一直以精英博客作为发展的主方向,鄙人乃一介草民,恐怕不入法眼。

  MSN空间:鼎鼎大名的微软提供的免费服务,傻瓜式的操作,可惜的是老盖把网民也当傻瓜来看。特效代码是不让用的,非得用他的;用IE浏览才能保证显示正常;访问的速度那是和蜗牛有的比,也不用考虑了。

  其他的博客:或是英文的;或访问上慢的不行;或不知道哪天就关门打烊了。

  选来选去,最后当然还是投靠Google Blogger了,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嘛,访问的速度也还不错。至于其他人怎么想,王某人是不清楚的。

  Google Blogger目前还处于新版测试阶段,毕竟收购之后刚改版完成没多久,恐怕一时半会儿还发布不了正式版。以草民的眼光来看,有不小的改进空间。不过,目前Google Blogger升级的速度是相当迅速的,不消几天就会增加一个新的功能,个个都实用,不会让博客作者有绊手绊脚的感觉。

  总的说来,王某人的网上别墅已经定了,就是Google Blogger,错不了。

  有兴趣的同志一起加入,一起来享受自由自在的超爽感觉。

  我的地盘我做主!欢迎大家拍砖。

2007年5月3日星期四

Google NoteBook又有小动作了,神不知鬼不觉,有图为证。

  Google NoteBook,在笔者看来是一款前途无量的产品。Google Fans对它寄予厚望,可惜虽然已经经过多次的升级,仍然不能十分令人满意。网络上,也总是有人嚷嚷,应该这样那样改进,看来升级的空间还是很多的。笔者今天发现了一个Google.com(注意:不是Google.cn)中文界面上的小小变化,不过,并不确定道以前是否就是如此,或许只是笔者后知后觉的缘故。

  不知从何时开始,使用FireFox浏览器已经成了习惯。看到别人用IE,总是觉得速度慢了一拍,有一股想帮他安装FireFox的冲动。笔者自己在安装FireFox之后,是必定要安装Google ToolBar插件的,为了贪图方便嘛。今天在使用Google的网站管理员工具查看自己的Blog抓取统计时,发现界面上多了一个“我的笔记本”,好奇心驱使着我继续探索,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注意:如果想看到这个界面上的变化,请使用FireFox浏览器,因为笔者用IE做了多次的尝试,总是被强行转向至Google.cn,所以看到的不是Google.com的界面。笔者懒的去琢磨如何不被转向,用FireFox不存在这个问题。

  请看笔者截图,注意图上标记地方:
  上图是在FireFox浏览器当中打开Google.com搜索的结果。
  下图是在MS IE浏览器中打开Google.com搜索的结果,被强行转向至Google.cn
  请自行比较两幅图的差异。
  很显然,这是Google NoteBook(笔记本)的一个升级。请注意,笔者的FireFox并没有安装Google NoteBook浏览器插件。点击右上角“我的笔记本”,大家可能误认为会转向http://www.google.com/notebook/,其实没有,而是在网页的右下角出现下图所示的内容:
  请注意:笔者没有安装NoteBook浏览器扩展,而且除了在Google的页面上可以看到这个,浏览其他网站是看不到的。如果你想随时都可以打开Google NoteBook,则建议你安装NoteBook浏览器扩展。

  期待Google NoteBook有更多的功能吧。期待……

2007年5月2日星期三

除了黑马注音,Google Pinyin似乎忘了一个更值得收购的对象

  由目前的发展态势看来,输入法之争势必如同水火,大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是气势。广大的网民在看了一场热热闹闹的争吵之余,还可以享受由此带来的输入法技术升级所带来的便利。关键的是,这还是一顿味道颇为可口的免费大餐。

  估计,现在已经没有哪一台电脑是不需要安装输入法了。即使是英语国家,电脑上恐怕也需要安装英文输入辅助的软件,姑且算是一个英文的输入法吧。在中国,输入法的种类之多大大超乎绝大部分网民的想象,什么五笔、拼音、形码、音码、区位码,列出来是一串一串的,看的人直发晕。然而,最符合人们思维习惯的无疑是拼音输入法,笔者在长期使用拼音输入法之后,发现输入汉字已经成为无意识的行为,几乎不用经过大脑思考。而对一部分长期使用五笔的用户来说,对拼音的陌生以及文字录入的特殊需要逼得他们不得不使用五笔输入。笔者也可以使用五笔,输入速度也还行,但总觉得不方便,不同的五笔输入法总是有部分汉字的编码是不同的,养成习惯之后换用其他五笔是很烦人的事情,但是拼音输入法则不存在这种现象,它的编码一直以来都是统一不变的,所以,Google选择拼音输入法作为突破口是很有道理的,也是明智的做法。

  但是,拼音输入法却真真切切的一直在改变着。词库在增大,组句的智能化程度在提高,如果不是因为有时候需要输入一些文言及人名,拼音输入的平均速度已经可以和五笔相提并论了。当然,这里说的是平均速度,而在最高速度上比较是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

  笔者几乎用过目前互联网所有最流行的拼音输入法:紫光拼音、拼音加加、新华拼音、微软拼音、智能ABC、黑马神拼、智能狂拼、搜狗拼音、谷歌拼音等等。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一个是智能狂拼、还有一个就是搜狗拼音。智能狂拼的体积惊人,最小的一个输入法安装包也要30MB以上,但是,其智能组句的能力是令人惊叹的。笔者曾经用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可以不夸张的说,闭着眼睛整句整句的输入,其错误率不超过5%。如果没有那些拗口的句子,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的正确率。而搜狗拼音这个后起之秀,其词库更新的速度之快,不得不让人叹服,有时候一些极偏的词语都可以正确无误的输入,一些小地方的地名也没有遗漏。当然,搜狗拼音智能组句的能力和智能狂拼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不可相比。

  Google拼音,推出的时间并不长,使用体验上,也并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但是笔者更看重其后续的升级能力。倚仗Google雄厚的技术实力,让它成为拼音输入法的首选并不是什么难事。最重要的是,Google目前正集中精力完善这个拼音输入法,笔者姑且称之为:Google中国的亲生儿子。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升级了四次,这已经足够说明了问题,又收购了黑马注音,看来Google中国是要在拼音输入法领域死磕到底,不成功便成仁。(也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Google拼音收购了黑马注音之后,接下来要怎么做呢?笔者拭目以待,总的说来,肯定是好消息。但是在笔者看来,Google拼音增强其智能组句的能力更有看头,收购智能狂拼,其意义更加重大。或许,Google不打算通过收购来解决,而是要自己动手来提高这个智能组句的水平了。

  到此打住,已经腻烦不想再写了。晕乎乎的,笔者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大家看过就算了。

Google 黑板报 -- Google 中国的博客网志: 谷歌拼音输入法发布 1.0.18.0 版本

2007年5月1日星期二

Google本地化真有那么难吗?未必……

  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有关Google本地化的话题,随便Google一下,都能找到几十万条Google本地化相关的话题。但是这些话题几乎都集中指向一个问题:Google本地化很难。事实情况是真的很难吗?笔者虽然是IT界外行人士,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笔者只是想说:Google的本地化其实没有那么难,是大家把它说的很难。

  由于长期关注相关的消息,笔者有一个很深的感触。所谓的IT界专业人士,总是喜欢说一些拗口费解的话,将大家都懂的道理,最后说成谁都不懂。笔者理解的“Google本地化”,很简单,就是让Google的一切都更符合中国现在的国情

  而中国现在的国情又是如何呢?笔者观点:分成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政府公关方面的实际情况;一个是中国网民的实际情况。至于技术实力方面,笔者认为这对Google来说,简直就不是一个问题。Google中国需要的是创意,而不是技术。如果连这点都认识不到,真的该打三十大板。

  先谈政府公关方面,Google确实在这方面做过努力,从前段时间Blogspot被屏蔽事件可以看出,Google中国在这方面确实面临着重大的压力。众多网民嘴上不说,但是心里都明白,Google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眼中,并不是“根正苗红”的公司。总的说来,Google就像是一个别人的孩子,而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无论如何努力,Google中国都很难改变这个印象。在这方面,Google中国似乎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努力讨好,加强对话。其实,在中国,任何一个依赖互联网生存的公司,无一例外都是这样,Google恐怕也需要如此。这就好比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总是更加偏爱自己的亲生孩子,而对那些偶有不听话行为的外来孩子,则需要时不时警告训斥以示自己的权威。如果忍无可忍,则痛扁一顿,拒之门外。

  再来看中国网民的情况。笔者从未出过国门,所以无从得知外国网民的实际情况,但是自认对中国网民的情况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如果一定要做一个概括的话,笔者认为,中国网民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而且单纯,就好比一个刚进入童话世界的孩子,充满好奇,无所忌惮,什么都敢试一试。而且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只限于试一试,只有那些能真正满足需要的东西,大家才会继续的使用,并形成习惯。就好比QQ,大家打开它,未必都是为了和亲朋好友联络,而只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来自于一种人人都有的最基本的需要——与他人交流的需要。搜索引擎呢?它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要呢?这个问题简单的可笑,简单而言,搜索引擎满足了人人都渴望最短时间内得到所需信息的需要。因为人的这些最基本的需要,造就了如今这些巨无霸级别的公司。

  Google中国需要做些什么呢?那就是满足用户最基本的需要,并提供人性化的操作方式,让网民形成习惯,而不是在需要的时候,才想到Google。等到有一天,即使大家没有需要,也不知不觉用上了Google,这才说明,Google的本地化成功了。

  看看Google中国,推出了哪些能满足普通网民最基本需要的服务呢?除了搜索、地图搜索和拼音输入法,似乎没有其他的。Gmail、Gtalk、Blogger、Picasa网络相册呢?似乎可以,但是Google中国忘了,中国网民不喜欢简陋的界面和功能,不喜欢漫长的等待。

  顺带说一说,如果连界面都还没有本地化,何时可以让用户形成习惯?

  旁观者观点,纯属娱乐。

Google Garden 中文社区 Google Group